2023-07-14 10:08:13 | 人围观 | 作者: | 信息来源:苏州博物馆
本次展览商借敦煌研究院、四川省博物院、浙江省博物馆、苏州图书馆等单位116件/套珍贵书画文物与文献,展览中展示的敦煌壁画,涉及故事画、经变画、尊像画、供养人像、装饰图案等各种类型,涵盖复原临摹、现状临摹、整理临摹等不同技法。画中的每一根线条,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敦煌守护者的青春,他们通过手中的纸和笔与古人对话,探索敦煌艺术之美,让人近距离领略佛祖千年的慈目和飞天动人的身姿。这其中包含的文化穿透力和艺术生命力,非融合再生与现实关怀而不能,这也是敦煌艺术的时代精神。
张大千《自画像》纸本水墨 32.3cm×19.9cm 1945年 四川博物院藏
展览由一幅张大千的自画像拉开序幕。张大千一生曾画过许多幅自画像,此幅画作是其敦煌归来后,暂住成都昭觉寺时戏写后赠予友人。张大千以书法入画,运用洗练概括的笔墨描绘出自己的精神风貌,形神兼备。
张大千先生(1899—1983)是国内第一个到敦煌的艺术家,也是第一个将敦煌艺术大规模介绍给世人的艺术家。作家高阳对他评价说:“张大千在敦煌是艺术上的‘苦行僧’,精神上与玄奘西域取经有相通之处,表现了他的勇气、毅力及对艺术的虔敬。他在敦煌两年有余的生活之本身,便是一大成就。”张大千临摹敦煌莫高窟、榆林窟壁画共计276幅,多为绢画、纸本设色的中国画,涉及故事画、经变图、尊像画、供养人像、藻井装饰图案等多种题材。
1941年春末至1943年的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,张大千一行完成了包括莫高窟309个编号、西千佛洞19个编号、榆林窟29个编号、水峡口6个编号在内的大批敦煌石室的测量、考察和记录,不仅是国人中全面系统实地调查、记录敦煌石窟内容的先行者之一,也堪称敦煌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奠基人。张大千之子张心智、侄张比德,门人肖建初、刘力上,友人谢稚柳,画家张宗慰,油工窦占彪、李复,喇嘛画师昂吉、格朗、三知、夏吾才朗、杜杰林切等人先后参与到临摹敦煌壁画的工作中。贯穿张大千先生不同时期的艺路历程,临摹敦煌的经历,使大千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变化,笔下的敦煌,其艺术魅力也影响了包括段文杰、史苇湘、潘累兹、李承仙等在内的众多有志青年的人生道路,引发世人对敦煌瑰宝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与追求,有传承之功。
常书鸿先生(1904—1994)是“敦煌人”的代表,名不虚传的“敦煌守护神”,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敦煌。1935年,常书鸿先生在巴黎塞纳马恩省河畔,看到了法国人伯希和的《敦煌石窟图录》,看到了吉美博物馆收藏的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绘画作品,为之惊叹不已。使他感到有责任回到祖国,继承和发扬敦煌的伟大艺术。他放弃所有,投身于沙海之上的敦煌,建立起“敦煌艺术研究所”。
常书鸿在莫高窟工作
常书鸿《临摹莫高窟217窟南壁西侧盛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》纸本设色 173x159cm 1959年 敦煌研究院藏
段文杰(1917—2011)是画家、美术教育家、敦煌学专家。他扎根敦煌大漠六十年,被誉为“大漠隐士”。1944年,段文杰先生因在重庆排队观看“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”后,被其艺术魅力吸引来到敦煌。他临摹了大量敦煌壁画,总结出壁画临摹的标准、要求与方法。
如此次展览展出的《都督夫人礼佛图》,是段文杰先生经过研究,现场复原临摹了此图,之后的临摹作品也是在其临本基础之上的临摹画作,对后辈艺术家的临摹工作给予启迪。此画堪称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阔的一幅供养人像。“今天我们再去敦煌130窟,你会发现这张壁画已经完全面目全非,看不出任何东西了,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段文杰先生是在给这幅壁画续命。”
段文杰 赵俊荣《临摹莫高窟第130窟盛唐都督夫人礼佛图》纸本 307.2x343.8cm 1983年 敦煌研究院藏
段文杰通过临摹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,在其倡导和主持下,陆续出版了几十卷敦煌研究的相关文集与图录。此外,《敦煌研究》期刊亦成为国际敦煌学的重要载体,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。
展览还从敦煌研究院引进了敦煌最早的石窟之一、北凉三窟中最大的275窟的复制窟,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经典的1:1数字化、高保真、复制艺术窟,身临其境地走进敦煌莫高窟。
275窟复制窟
此窟建于十六国晚期的北凉时期,是莫高窟现存时代最早的洞窟之一。洞窟形制独特,为纵长方型盝顶殿堂窟。窟顶中央的平棋图案和人字坡上的檩、椽结构皆以绘塑结合的手法表现,象征传统的木质结构。正壁中央塑弥勒菩萨,双腿呈十字交叉,坐于双狮座上。苦萨像体量高大,挺拔雄健。
头戴化佛冠,曲发披肩,胸佩璎珞,肩披长巾,腰系长裙。面相丰圆,神情平和、单纯而超然,显得圣神而庄严,呈现出浓郁的西域风格。用贴泥条和阴刻线的手法表现出衣服的褶皱和起伏,极具节奏感和装饰趣味。全站搜索